第(2/3)页 生日那天很开心,回来搬厂子的事也很顺利。 虽然是在村子里,但是早就有厂子的雏形,就是搬到县城而已,而女工们因为穆惊蛰没瞒着,早就有了心里准备,没一个人辞职,都做好了跟着去的准备。 发饰厂子就在罐头饮料厂对面,既然都搬了厂子,自然要扩大一下产量,更正规化。 扩招是要扩招的,考虑到实际情况,设了男女宿舍,四个人一间宿舍。平日里都可以居住,作息和很多厂子一样,都是一星期休息一天。 搬厂子那天,大东村的人很多都出动了,帮忙不算,还去报名看自己能不能被录取。 厂子搬完后,很快步入了正轨,女工们也很适应,自此开始了在县城打工的生活。 这里面有的没结婚,因为要搬去县城,甚至都不急着定亲,就想着兴许能找到更好的呢,直接在县城安家了。 结了婚的小媳妇,还有孩子的,虽然有些麻烦,但也不是没办法,她们的老公有的直接在对面罐头厂上班,两口子都算是在县里上班了,租个房子倒是更好。 其他老公没上班的,就在家带孩子,每周周末去接老婆下班。 因为上班算是改变了男女内女主外的格局,变成了女人在外面挣钱养家,男人主要照顾孩子顾家。 除了少部分一开始不习惯,如今都习惯了,以前也没少给自家老婆送饭,现在洗衣服做饭洗碗,大部分都做了。 婆婆们看着自家儿媳妇挣钱,也不会说什么,私底下嘀咕几句就完了,当面还不是得哄着儿媳。 有收入腰杆就是挺得直,一个人的收入决定了家庭地位,这句话一点不假,她们的生活被大东村女子看在眼底,如今不少人没事就琢磨着挣钱,一个比一个上进。 大东村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,走出去也是有见识的代表,虽然好些人还是不识字,但是出去动辄还能说说违法什么的。 这都得益于穆惊蛰这个人啥事都爱找公安,用现实案例让大家了解,又有个村里的普法小专家邵南。 大东村人收入高了,十里八乡都出了名,来大东村说亲的人越来越多,家里有姑娘的门槛都差点没踏破。 第(2/3)页